【寻访抗战老兵】抗日就不怕牺牲——访104岁抗战老兵周富国
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……”8月22日,娄底市中心城区一小区,今年104岁的抗战老兵周富国坐在家中,再次唱起抗战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声音洪亮。激昂的歌声,将老兵的思绪带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。
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……”8月22日,娄底市中心城区一小区,今年104岁的抗战老兵周富国坐在家中,再次唱起抗战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声音洪亮。激昂的歌声,将老兵的思绪带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。
初夏的阳光穿过永嘉路浓密的梧桐叶,在慎成里的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指尖抚过不那么平整的砖墙,指腹触到砖面深浅不一的凹痕,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。弄堂里,竹编的晾衣绳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衣裳,墙角的青苔漫过青砖缝隙,与屋檐上“慎成里”三个模糊的砖雕字样相映成趣。
有一种新型教研叫“写课”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:写课就是在思考教学,就是在表达思想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倡导教师锤炼六课技艺,即备课、上课、说课、听课、评课、写课。原国家督学、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说,写课就是记录,但记录不只是教学过程的回